本帖最后由 区区不才 于 2020-6-26 06:19 编辑
大家好,我是杨区区,这篇夜话从序号上来说是承接《卷十三》、《续卷十三》、《卷13.01》的,在前几期夜话中我们从龙凤牡丹开始,讨论了嵌合体、嵌合体锦、锦的色素机制的话题,这次我们的主题依旧是以龙凤牡丹为起始,聊聊创造这种嵌合体的技术:嫁接--
(本系列夜话中一切未标明或说明来源的文字均来自杨区区本人,杨区区本人除了红富士苹果以外没嫁接过,包括仙人掌,都是云的--)
嫁接的话题在夜话中并非首次提及,除了上面有链接的几篇前作以外,《卷十二》在前半部分分析了Dag Panco和Elton Roberts的几个环境差异导致的个体层面的“过量肥害”与“光照不足”后,后半段唐突转向嫁接。我在写卷十二的时候还没有很详细大量地阅读有关嫁接的文献,值得注意的是卷十二的后半我画了一张表,就是下面这个:
【▲卷十二讨论的另一个主题是营养,这张表也是基与营养吸收的视点归纳总结的,第一格的“引发表现”特指以三角为砧木,星球属的兜和鸾凤玉为接穗时,接穗出现丰富形态表现的现象】
现在来看,这张表首先第一行应该改为“砧穗生长势差”,然后其它的地方相信大家在读完本期夜话之后也会产生新的理解--
本篇夜话的提纲上第一行就写了“嫁接的愈合过程”,这方面的文献浩如烟海,而且如果以“简略”为目的进行概括也确实大同小异,下面这张图是摘录自何文等人的《果树砧穗互作研究进展》[1]--
【▲摘自何文 等《果树砧穗互作研究进展》】
以文字叙述的话,苗丽等人的综述《植物嫁接体接口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2]中有较为清晰且简短的叙述,虽然可能和上面的流程图有些微差别,不过就像上段所说的,“大同小异”--
在苗丽等人的综述中,嫁接愈合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阶段:
●砧穗间的初始粘连及形成隔离层
●形成愈伤组织
●砧穗间维管束桥重连
对于亲和嫁接体(指成活率)而言,会依次进行如下过程:
●嫁接初期,创伤隔离层完全覆盖全部嫁接面(以封闭伤口),两侧细胞高尔基体活动增强,细胞内果胶、碳水化合物、(特定)蛋白质的水平增加,以促进初始粘连,细胞壁凸起,脂质和蜡质物质形成横桥,作为胞间连丝的前体
●形成愈伤组织(开始脱分化),加强胞间连丝和愈伤组织的发育,隔离层消失,砧穗间连接加固
●形成新的维管束,标志着嫁接完全愈合,恢复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功能性连接
那么对于非亲和性的嫁接体,则会发生以下过程或现象,所谓亲和的砧穗都是相似的,不亲和的砧穗各有各的原因,以下过程将不再有顺序性,毕竟任意过程有了问题就容易导致不亲和:
●胞间连丝形成不完全(形成半胞间连丝),不充分耦合
●延迟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不完全,进而在切面形成阻隔
●维管束组织连接不充分,韧皮部退化
●接口上下积累过多多酚类或糖类物质,或者其它可以形成阻隔的次生代谢产物
●积累过多活性氧(活性氧清除过慢)
嫁接愈合过程本身属于创伤愈合的生理过程,其中关联到多种酶、生长调节剂和次生代谢产物,其中的一些关键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茉莉酸(JA)、乙烯、IAA、独角金内酯(SL)等,也都是活跃于各种生理过程的关键物质。关于创伤过程的酶动力学表现和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在此先按下不表,也许在之后的夜话中会进行详细讨论--
本期夜话后面的主题是砧穗互作,所谓砧穗互作,指的是嫁接成活之后接穗和砧木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之前曾经总结过仙人掌接穗相比较于仙人掌实生苗的变化,包括花期提前、花期间隔缩短、加快生长速度(徒长)、侧芽过多、顶毛凝结、表皮异常、花位异常、花着生过多、坐果率提高、增强根系抗性、接穗基部木质化等,当然还包括最上面那张表的“(对星球属)引发表现”。这些特征都是砧穗互作反映在形态上的结果,这些形态变化是相当一部分嫁接仙人掌在零售端逐渐丧失市场占比的主要因素,不说别的,光是一个侧芽过多+徒长就把接穗的形态毁完了,对于看重接穗形态的零售端,必定是相当劝退的--
上面这一串形态变化中,有对于零售端有利的(比如根系抗性),但更多对零售端不利,相对地,更多变化对生产端有利,比如生殖变化、侧芽分蘖等,所以理性来看,目前已有的仙人掌嫁接是普遍作为生产工具存在的,这也是现在的仙人掌嫁接面临的普遍问题(作为生产工具的嫁接仙人掌还会遇到一个“永久砧木”的问题,关于这点我们接下来会讲到的--
产生这些变化的直接原因,大抵可以找到各种表现对应的次生代谢产物,比如接穗基部木质化,就是因为木质素的作用[3],木质素是创伤愈合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其作用是巩固伤口,那么嫁接过程本身也包含创伤愈合,所以也会合成木质素--
关于生长方面的变化,比如加快生长速度、过度分蘖侧芽则主要因为生长调节剂的调节作用,嫁接导致这些内源的生长素类物质的合成更加活跃了,另外也有来自砧木的营养支持的原因,但这不是主要因素--
关于生殖方面的变化,童期缩短、花期间隔缩短等等,可能和成花素与生长调节剂的共同作用有关,成花素调节花芽分化,一部分原因在于砧木和接穗的株龄不相等,其作用于接穗的成花素来自砧木--
根系形态与抗性方面,显而易见,接穗使用的根系是来自砧木的,相应可以获得砧木自带的根系抗性(如抗寒等)和根系形态--
至于顶毛凝结和表皮形态异常(指的是以三角为砧木、岩牡丹为接穗时的表皮起泡现象),我目前还没确定应该如何解释,不过顶毛凝结的话(指的是乌羽玉、岩牡丹、圆盘玉等做接穗时顶部绒毛有纸质感的现象),可能和嫁接影响叶片与枝丛的形态变化有关--
近几年对于miRNA的研究给砧穗互作现象带来的新的视点,miRNA的全称是micro-RNA,是(相对)小分子RNA(长度在18-24个核苷酸之间)的统称[4],这些miRNA由于分子量较小,可以跨嫁接切口进行运输,是砧穗互作的更加直接的形式。miRNA含量的改变也会影响接穗中靶基因的活跃程度改变,上面一段所提到的各种次生代谢产物和酶、特定蛋白质、内源生长素的变化基本上都和接穗中的靶基因活性、miRNA含量密切相关。而随着世界范围内对植物miRNA了解的深入,相同的片段有类似的效果,也都会完善我们对仙人掌砧穗互作的理解[5]--
徐媛媛等人对嫁接柑橘的miRNA的研究[6]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徐媛媛等人以一种接穗和两种砧木为研究材料,对比了相同柑橘接穗在不同砧木上的miRNA与靶基因表达差异,被纳入统计的miRNA种类和功能如下表所示:
【▲摘自徐媛媛 等《嫁接对柑橘microRNA表达的影响》】
这张表信息量很大,在部分设备上可能看不太清,其中以仙人掌的视点来看,需要重点观察的miRNA包含以下几个:miR156的主要效应是缩短童期,并提高抗逆性,miR156高度保守,将其过表达就可以提前初花,在仙人掌嫁接中出现的类似现象应当也是相同的机制;miR159和miR164主要调控生长,其中miR159调控叶片生长(对于仙人掌来说就是刺),miR164调控花芽分化,过表达可能会造成花畸形、异位(该类案例在夜话卷十二前半部分有配图),也和花期延长、花期间隔缩短有关;miR393可以调控生长素水平,同样高度保守,与根系分蘖、侧芽分蘖有关--
徐媛媛等人对比了相同接穗、不同砧木的两类嫁接株的接穗、根系miRNA及靶基因表达水平,其结果用差异表达量表示,结果用图表来展示也需要4张之多,在这里我就简略描述一下:总体来说,接穗叶片中的miRNA表达水平普遍上调,而根系(砧木)中的miRNA水平普遍下调。相对于接穗的实生苗版本,受到砧木的影响之后miRNA表达水平有高有低,一部分相对于实生苗来说还降了。砧木不同,对于miRNA的促进、抑制效果也不同,对于特定miRNA来说,不同砧木对相同接穗的影响天差地别--
那么在仙人掌嫁接上面,套用一下徐媛媛等人在柑橘上的结论,就是仙人掌砧木同样可以影响接穗的miRNA及靶基因表达强度,从而达到改变接穗形态和生理活动的效果。那么到这里,我们应该把一个旧概念重新提一下了,就是“配合力”,或者叫第一张表格里面的“契合度”--
嫁接契合度/嫁接配合力对于嫁接愈合阶段是可以量化的,因为愈合阶段的唯一目标就是成活和尽快成活,这时候的配合力可以直接用成活率、恢复时间这些指标来量化,但是到了嫁接生长阶段,由于各种miRNA、次生代谢活动的复杂作用,配合力显然不能直接量化了,但是我们仍然能听到一些评价仙人掌砧穗配合力的观点,举个例子说“岩牡丹最适合的砧木是龙神木”,翻译一下就是“岩牡丹接穗和龙神木砧木的配合力较强”,那么我们在认同这个观点的时候(假设这句话说得没错),我们在认同什么?
即使前文已经有所论证,嫁接仙人掌已经不适合面向爱好者、面向零售端了,但“岩牡丹最适合的砧木是龙神木”这句话的立场还是站在零售端讲的,现在我们再翻译一层,“适合”的意思是嫁接在龙神木上的岩牡丹形态最稳定,不徒长(或至少是相对较少徒长),这个“稳定”的评价标准是实生株。套用关于miRNA的论述,就是调控生长发育的miRNA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水平提升程度不明显,甚至是略微降低的--
另外一组值得一谈的砧穗组合是以星球属的兜和鸾凤玉为接穗,以三角为砧木的组合,也就是第一张表里面左上的“引发表现”:兜和鸾凤玉在嫁接上三角砧木之后,miRNA及靶基因水平普遍较大水平提升,尤其是miR393调控侧芽分蘖水平极度活跃,原本不会产生侧芽的兜和鸾凤玉也能产生大量侧芽,这些侧芽从接穗上切除之后自身的内源激素水平很低,很难像正常侧芽那样生根,其它有相似现象的类群,比如岩牡丹、花笼、飞鸟球也都是相似的机制--
那么说回星球和三角的砧穗组合,兜和鸾凤玉本身都是原始种质较少而园艺品种较多的类型,有相似的原始/园艺比例的大概就是康平寿/贝叶寿之类,但是瓦苇可以种间杂交而星球种间杂交价值不大。兜和鸾凤玉(尤其鸾凤玉,之后我就只写鸾凤玉了)对三角的特化配合力导致其可以在大量嫁接的条件下(大致保证砧木的株龄相似、接穗的株龄相似)得出各种单一或复合表现类型的鸾凤玉接穗,预设5棱琉璃鸾凤玉是基础版,可以分别得到在此基础上的不同程度的深浅副隆、密度不同的星点、不同程度的刺座凸起等等,可以说是嫁接渐渗了。这些诸如星点、副隆、龟甲疣、角疣的最初来源可能不是嫁接,但是依靠以三角为砧木的嫁接可以系统地复现出这种变化,虽然缺乏考据的我并不知道个过程在曾经的星球属园艺育种上发挥的作用,但是以现代育种的视点来看,这样的嫁接渐渗即使是对于传统方式能有极大的帮助--
在上面的段落中,我们分析了岩牡丹和龙神木之间的“观赏配合力”,还有鸾凤玉和三角之间的“特化配合力”,又结合徐媛媛等人的柑橘嫁接试验,可以给我们将来的仙人掌嫁接的砧木挑选提供一些指导:目前已知表现的砧木,那些比较常见的砧木,三角、袖浦、草球、龙神木等,它们对各种接穗的互作现象已经有所总结了,同时我们也应该尝试一些新的砧木,比如环老乐柱类群、环团扇类群等。砧木对接穗的作用并非是单纯的促进,只有在尝试过多种砧木之后才能根据具体的需要来选择砧穗组合。目前的砧木挑选原则以易于操作、价钱低廉为主,但是面对有所不同的观赏需求,砧木理应不拘一格--
以完全贴合零售端,创造出符合当前审美的接穗为例,我们可以期待一个节间距缩短、刺表现加强、(花表现也加强)、生长速度稍微提升、抑制分蘖侧芽的接穗,同时可以获得来自砧木的根系抗性和土壤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将砧木短截并深埋,以破除嫁接植株上大下小的直观不和谐感,如此一来,理想的嫁接仙人掌就完成了--
另外关于“节间距缩短”,对应到miRNA及靶基因的水平应当是控制生长素的几个基因片段同时被调控,综合起来达到一个生长素水平低于实生苗的水平,以目前的仙人掌科常见砧木表现来看,维持原样就不错了,找到抑制的特化砧木可能性不大,找到的话也有可能伴随着严重的砧穗不亲和,但是实现缩短节间距还有另外的方法,就是常用在蔷薇科果树上的“矮化中间砧”技术,顾名思义,所谓中间砧,就是纵向嫁接两次,根系到接穗经历两次嫁接切口,同样的,加上中间砧之后的接穗的miRNA与靶基因表达水平和实生苗也会产生不同。从名称来看,蔷薇科果树的中间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矮化,但是这种矮化效果是来自于特定的中间砧的物种呢,还是来自于“中间砧”这个操作呢,目前对于其中机制的探讨倾向于两者都有。杨区区没有大量阅读相关文献,不过这种操作非常容易复现--
关于“刺表现加强”,这一现象非常普遍,一些裸萼球的接穗很容易表现特别发达的刺形态,仙人掌的刺是特化的叶结构,所以miR164及其靶基因是调控其表现的主要途径(调控NAC结构域转录因子CUC1、CUC2,均是调控叶片形态建成的关键因子),并且我们也可以期待除了刺宽度以外的变化,如卷刺、曲刺、质感变化等--
以观赏园艺生产的角度来说,上文提到的“理想的嫁接仙人掌”已经是终点了,但是我们仍有进一步的可能:嫁接行为会在一定情况、一定程度上改变接穗的遗传物质,改变的方式各有不同,如DNA甲基化、传递较大的DNA片段、传递基因组等,Hirata等人的研究[7]认为,嫁接辣椒产生的辣椒素含量变化、株型和果型变化可以保留27代之久。前文所提到的鸾凤玉和三角的的“特化配合力”对鸾凤玉育种的促进作用,也是基于此前提的,但是对于仙人掌科嫁接来说,接穗的实生子代会如何继承、多大程度上继承砧穗互作表现,目前来说都亟待试验和统计--
诚然miRNA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审视仙人掌砧穗互作的全新视角,但随着我们分析的深入,也浮现出了更多问题:
这些miRNA和靶基因的作用方式在仙人掌科植物中会有何不同?
砧木的体积(生物量)会不会影响miRNA的促进或抑制关系?会怎样影响?
砧穗株龄差会如何影响砧穗互作?
自根落地之后这种影响还会不会残留?
残留时间和哪些因素有关?
嫁接之后的一定年份之内这种促进或抑制效果如何变化?
当然还有前文暂且按下的,“非永久砧木”的表现情况如何?怎样规避所谓“非永久砧木”带来的问题?
(以杨区区来看,砧木永久性是目前最值得调查和讨论的话题了,以其它园艺作物来说,虽然有“固定年限之后重新嫁接”的操作,但是以换接穗为主,仙人掌科非永久砧木所描述的“固定年限之后砧木死亡”的现象仅此一家,而且对于“非永久砧木”的批判一般来说是指的三角砧木,但三角砧木本身作为正常植物(火龙果)的自然寿命并不止是“非永久砧木”的作用年限,而且这个年限本身弹性很大,各地爱好者也难以统一。若是以木质化和随株龄增加导致的根系抗寒性降低为“非永久”的评判标准的话,木质化前文已经提过了,抗寒性则是三角的自身特点,不可以不品尝)
本篇夜话应当是《卷十三》系列的最后一篇了,上一篇末尾提出的诸如“斑锦细胞色素含量的定量分析”等问题,近期应该没什么眉目,如果有的话应该也不会接着这一系列的篇章号了,那么我们下一篇公开推送再见--
参考文献:
[1] He Wen,Pan Heli,Pan Tengfei,Tang Haoru,Wang Xiaorong,Pan Dongming. Researchprogres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cion and rootstock in fruit trees. ActaHorticulturae Sinica,2017,44(9):1645–1657.
[2] 苗丽 等,植物嫁接体接口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植物生理学报,Plant Physiology Journal,2017, 53 (1): 17–28
[3] 路瑶 等,木质素的结构研究与应用,化学进展,Progress inChemistry,2013,25(5):838-859
[4] MalloryA C,Bartel D P,Bartel B. 2005. MicroRNA-directed regulation of Arabidopsis AUXINRESPONSE FACTOR17 is essential for proper development and modulates expressionof early auxin response genes. Plant Cell,17 (5):1360–1375.
[5] WangJia-wei. 2005. Control of root cap formation by microRNA160-directed regulationof auxin response factors ARF 10 and 16 in Arabidopsis [Ph. D. Dissertation].Shanghai:Shanghai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in Chinese) 王佳伟. 2005. 受 microRNA160 调控的生长素响应分子 ARF10 和 16 控制拟南芥根冠发育[博士论文].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6] 徐媛媛,朱世平,刘晓纳,李青萍,赵晓春. 嫁接对柑橘 microRNA 表达的影响. 园艺学报,2017,44 (7):1263–1274.
[7]HIRATA Y. Graft induced variants as a source of novel characteristics inbreeding of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Euphytica, 1999, 108(2): 73-78
|